农业新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业新闻

水稻白穗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2017-06-14  浏览[2110]次

   水稻白穗常常给农户带来不小的损失,主要是由病害、虫害和气候等几方面因素所导致,其中病害最为严重。

   水稻白穗病,水稻在抽穗过程中或者抽穗后一段时间内,稻穗发育终止,茎秆组织中无法继续输送水分和养分到穗部,稻穗因失水产生的谷壳颜色发白。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正确识别才能防治和减少水稻白穗的发生。

一、病害造成的白穗

病害引起白穗主要是稻瘟病、纹枯病、恶苗病等。

   1、稻瘟病:造成水稻白穗的稻瘟病主要有节瘟、穗茎瘟、枝梗瘟和谷粒瘟。在水稻孕穗至抽穗期,遇到连阴雨天气,病害容易暴发流行。发病初期在稻节、穗颈部、枝梗上产生褐色或黑褐色小点,如果气候条件适宜,病斑扩大出现灰绿色霉层,易形成白穗。

   2、纹枯病:初发病时,在水稻基部的叶鞘上产生灰绿色的病斑。一般污水灌溉、生长茂盛及老稻田纹枯病发生较重,如遇上高温高湿天气,抽穗期易造成“冒穿”形成白穗。

   3、恶苗病:田间的表现症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徒长型病株,植株细高,叶窄,叶片淡绿色,高出健株 1/3 左右;另一种是非徒长性病株 , 发病初期病株下部叶片发黄,茎基部茎节上长出倒生根,严重的病株不抽穗,发病轻的病株提前抽穗,穗短小,籽粒不实,易造成白穗。

二、虫害引起白穗
   1、螟虫为害。水稻钻心虫(大螟、二化螟、三化螟)是引起水稻白穗的一大类害虫,在孕穗和齐穗之前钻心虫为害都会造成白穗,穗茎变枯,易拔起。

   2、稻飞虱为害。稻飞虱以成虫,若虫群集于稻丛基本,危害严重时稻丛基部发黑,整株枯死,田间常出现”黄塘“现象,甚至成片枯死。孕穗期,抽穗期水稻受害,叶黄株矮,稻茎变黑发臭,抽不出穗,或者抽出的穗呈褐色,粒多空瘪,甚至成为半枯穗和白穗。

三、气候因素引起白穗
   1、高温热害。水稻抽穗前后10天对温度特别敏感,孕穗期如遇35℃以上持续高温,会造成花器发育不全,花粉发育不良,活力下降;抽穗扬花期如遇35℃以上高温,就会影响花粉管伸长,导致不能受精而形成空秕粒即“花而不实”, 在恒温38℃下抽穗的水稻全部不结实,高温还能直接杀死花粉;实践表明,在水稻开花期,35℃以上高温持续1小时,就会引起颖花的严重不育,其中正在开放的花朵受害最大。
   2、低温。在拔节孕穗期,连续出现56天低温天气,最低温度在15℃以下时,易形成白穗。特别是抽穗扬花期,遇到阶段低温,产生障碍性冷害。若日平均最低气温低于18℃,日均最高气温低于21℃ 时,开花减少,授粉受阻,形成大量白穗。 
   3、干旱。当抽穗开花期严重干旱缺水,相对湿度低于50%以下时,也可能导致白穗的形成。

四、防治措施

1、选择高产抗病品种

   选用高产抗病品种,同时做好种子处理,培育壮苗,提高抗病能力。

2、合理施肥

    施肥掌握的原则是控氮、增磷、补钾、调锌,特别是氮肥施用过多的田块纹枯病、稻飞虱、稻瘟病等发生较重。

    分蘖肥用稼好秧保姆,既可以促进分蘖,降低株高,还可以补充微量元素,防止水稻缺素症;叶面喷施千斤顶,既可壮秆促粒,又可提高水稻抗病虫能力。

3、科学管水

    插秧后3 4天适当加深水层,如遇低温、大风天气,以不没顶为原则,达到缓苗快,培育壮苗的目的。
   分蘖前期保持浅水层,水深 3 5cm,根据品种长势,在每亩总茎数达到计划亩穗数时进行晒田。孕穗期需要充足的水分,稻田应保持23寸水层,确保穗大粒多,预防高温热害。

灌浆至乳熟期间,采取干干湿湿,要以湿为主的方法,就是灌一次浅水后自然干后过一天再灌水,乳熟期间灌浅水后落干,三天后再灌一次水,乳熟末期以灌“跑马水”为主,边灌边排。
4、及时防治病虫害。

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需要及时用药预防;螟虫、稻飞虱,均在虫情发生初期进行防治。病虫害防治原则是:预防为主,切勿拖延。

鄂公网安备 42011102003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