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变“吃饭农业”为“经济农业”
2017-06-21  浏览[2041]次

 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业的利润增长能力,转型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量力而行。

    民以食为天。对农业来讲,种粮抓粮始终是第一位的。近年来,强农惠农政策极大地激发了亿万农民种粮积极性,我国粮食生产从新世纪初年开始不断取得丰收,去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2324亿斤。

    但是,现阶段我国粮食生产基本上还是“吃饭农业”。一方面,保持谷物基本自给和口粮绝对安全;另一方面,农民种粮收入虽然年年增长,但是同打工收入相比,比较效益还是低。当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于流转了耕地,有一定的规模,所以种粮收入比较可观。

    “吃饭农业”,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种粮,基本满足吃饭需求。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粮农自觉地投身于“吃饭农业”向“经济农业”的转型。这是中国当代农业向着新高度转型的一个征兆,这种转型,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推进,量力而行。

    “经济农业”不同于“吃饭农业”,首先在于追求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创新。最近浙江省推出了“新农人”行动计划,在未来3年内将培育30名农业创业创新领军人物,这部分人最高可申请1500万元的财政补助。此外,浙江农业信贷担保公司还将为每个项目提供最高1500万元的政策性信贷额度担保。推出“含金量”如此高的政策,在于通过创新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和管理模式,针对当前农业中“新农人”这一核心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争取在现代农业谁来引领、谁来经营等诸多困局上有所突破。

    适应市场需求,谋划比较效益更高的结构调整。农产品一出大田,就面临着国内竞争和国际竞争,没有特色、没有品质的大众化农产品,自然比较效益就低些。因为玉米价格下跌,吉林省蛟河市新站镇五家子村种粮大户黄金太萌生了结构调整的想法。他今年在自己的家庭农场把玉米种植面积减下来,种植软枣子。这种果树5年后进入盛果期,每亩纯收入能到2万元。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更加注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生态保育,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节本增效,节约增收。今年三夏大忙季节,各地大力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加快发展节水农业。全国小麦节水品种面积扩大到4000万亩,比上年增加2000多万亩。

    打造更多的农业品牌,提升农业竞争力。农业品牌创建成为当前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一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三年对农业品牌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创建品牌应重点抓好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建设,实施分类指导。各类新型经营主体都想着打好自己的牌子,从龙井茶到五常大米,从金华火腿到蒙自石榴,大大小小,林林总总,农业品牌化正如火如荼。

    应当看到,“经济农业”必须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提高农业的利润增长能力,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结果。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着民生,尽管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稳中向好,但问题和风险隐患仍然存在,必须牢牢地把农产品安全扛在肩上,须臾不能松懈。

鄂公网安备 42011102003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