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稻倒伏有哪些类型?
根据倒伏的形态,水稻倒伏可分为“茎弯倒”、“茎折倒”和“浅根倒”三种类型。
二、发生水稻倒伏有哪些原因?
分析水稻倒伏时,归根于如肥水管理、种植密度等这些可能致使水稻倒伏的原因,可并不全面。水稻倒伏虽与大风雨天气有关,但本质上还是水稻抗倒伏能力差造成的,这亦是水稻倒伏的原因所在。
(1)水稻品种因素:不同类型水稻品种抗倒伏能力不同。植株高度、茎秆强度、穗部性状影响水稻抗倒伏能力。
●水稻穗位于植株顶端,植株高度越高,抗倒性差,植株高度在70~90cm的品种,抗倒能力较强,高于90cm的抗倒性差。
●水稻茎秆强度由茎秆质地,决定水稻的组织间、细胞间排列紧密,细胞中硅、钾钙含量高,茎秆坚硬,抗倒能力就强;反之就弱,易发生倒伏。
●穗型、穗粒数、粒重不同,抗倒性不同。大穗型品种容易发生倒伏,散穗型品种更易受风雨影响,抗倒性差;紧穗型中小穗的穗数型品种抗倒性较强。
(2)施肥因素:施肥不当是水稻发生倒伏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施肥对水稻倒伏的影响包括施氮肥量、施氮肥时期和施肥的氮磷钾比例三个方面。
●施氮肥量越高,越容易倒伏,水稻氮肥施用量在250kg/公顷左右,倒伏发生的可能性要小;在此基础上增加氮肥时,倒伏发生的可能性大。
●施用氮肥时期不合理也容易造成水稻倒伏。氮肥用于幼穗分化前,而后期很少或基本不施肥,造成水稻前期营养过剩、后期脱肥早衰,容易引起倒伏而减产。
●水稻施肥氮、磷、钾比例不合理也易发生倒伏,主要是氮肥比例高,钾肥比例低。
(3)病虫草害因素:水稻发生病害、虫害、草害都能造成倒伏。
●影响水稻倒伏的主要病害是稻瘟病、纹枯病,发生穗颈瘟可造成水稻茎秆倒伏,发生枝梗瘟可造成稻穗折断减产。
●虫害如稻水象甲、福寿螺等可造成水稻茎秆损伤,发生倒伏。
●水田杂草多,发生草荒,杂草与水稻争光、争肥,影响田间通风,使水稻徒长茎细茎高,易倒伏。
(4)自然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田间小气候、地理位置和生育后期天气情况等方面。利于倒伏的田间小气候,其形成取决于插秧密度、插秧深度、施肥均匀度、耕翻深度等。
●栽插密度大,群体郁闭,插秧深度深,分蘖节位高,导致植株高度增高,易发生倒伏。
●施肥不匀,局部肥量大等也都会造成倒伏。
●土质疏松,肥水条件好,植株长势过度繁茂,根系土壤不牢固,也会发生倒伏。
●部分地块处于风口地带,风力过大而造成水稻倒伏。
●因耕层草炭含量过高,水稻根系土壤稳固能力差而造成倒伏。
●在水稻灌浆至成熟期,若遇大风、强降水天气,也会导致水稻倒伏。
三、预防倒伏的措施有哪些?在孕穗抽穗期怎么提前防止?
●对于种植密度过大的田块,倒伏机会也多,尤其是直播稻田,要搞好生长调控,缩短茎节间长度,使水稻重心降低,茎秆健壮,根系发达,提高抗倒性。
●合理施肥,尤其要注重施穗肥穗穗欢10gk/亩,增强水稻抗倒性。氮肥不宜施用过多、过晚,以免倒伏。
●对于深泥田、烂泥田多晒、早晒、重晒,晒至脚踩不陷泥、田间开裂为度。浅沙田则勤晒、轻晒、多次搁水。
●搞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杜绝因害成灾。6月是晴热高温与大雨暴雨轮番登场的天气,极有利于“两迁”害虫继续迁入,外地虫源与本地虫源混合发生,使得田间稻飞虱虫量持续增加;二化螟在部分地区已暴发;早稻纹枯病进入垂直扩展阶段,发生面积增加,发生程度加重;早稻叶瘟趋于稳定,穗颈瘟在老病区继续流行为害;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工作不能放松。
●暴雨来临时,要开沟排水,使田泥不发软,并常观察动态。一旦有倒伏,可以人为扶起来,2-3蔸一丛并用稻草拦腰扎稳。
水稻倒伏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在生产中应综合应用技术,不能光依赖某一个措施期许达到理想效果,重点要在品种选择、肥水管理、生长调控上着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