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5月21日新华社消息:迁飞性草地贪夜蛾已入侵我国,草地贪夜蛾是玉米上的重大迁飞性害虫。目前全国有14个省区市发生此虫害,发生面积达到138.4万亩。
自草地贪夜蛾入侵之后,沿着东西两条线路不断一路向北,据预测,或将在6月份进入到黄淮玉米主产区,在7月份到达东北春玉米主产区。
作为入侵物种,该虫将成为我国又一个“北迁南回、周年循环”发生的迁飞性重大虫害,防控形势严峻,任务紧迫艰巨”。
草地贪夜蛾孵化的幼虫喜食玉米,受害后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可造成绝收。
作为一种迁飞性害虫,2017年已被列入世界十大植物害虫“黑名单”。自今年1月份,它从缅甸传入中国,以“行军虫”的称号在江湖广为流传,能吃、能飞、能生,草地贪夜蛾所到之处,玉米备受残害。
草地贪夜蛾幼虫典型特征一:头部有“Y”型纹(左)
草地贪夜蛾幼虫典型特征二:第8腹节背面有呈正方形排列的4个大黑斑(右)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齐国君拍摄
“草地贪夜蛾迁飞能力非常强,其成虫一晚可迁徙长达100公里,一世代可迁徙近500公里,这也是造成危害性的一个重要特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院江幸福表示,中国的玉米主产区都属于草地贪夜蛾可以迁飞到的范围内,所以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根据预测,草地贪夜蛾将通过东、西两条路径进入我国北方玉米主产区。
其东线路径:从越南、老挝、泰国进入两广,依靠强劲的西南风,直达长江流域、淮河流域,进入我国玉米主产区华北平原,甚至东北平原。
西线路径:为从缅甸进入云南,经贵州进入四川、重庆、河南,甚至到达陕西、山西。
5月份我国盛行西南季风,此时害虫恰好趁季风东北部飞行迁移,专家预计,草地贪夜蛾将随着季风向我国中部和北部进行蔓延扩散。但专家表示,在技术上仍是可防可控的。
此虫在11摄氏度至30摄氏度温度内适宜发生、繁殖力强、取食作物种类多、迁飞扩散距离远、防控难度大,已在世界多个国家造成严重危害,非洲及亚洲部分区域玉米、甘蔗等作物减产20%至30%,重者毁种绝收。
可用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玉米害虫组研究员、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王振营称,由于草地贪夜蛾是我国新入侵害虫,国内尚无登记农药可用,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已经完成了21种常用化学农药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评价,筛选出了一批对草地贪夜蛾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用于应急防治。同时在杀虫灯诱杀技术、性诱剂监测与诱杀技术、生物农药选用等方面也开展了相应研究工作。
王振营称:有关部门应组织制定防控技术方案,抓住成虫、低龄幼虫防控的最佳时期,优先选用物化诱控、生物防控措施。在使用农药方面,可参考联合国粮农组织防控草地贪夜蛾指导手册及国外登记防控农药,早期施用多杀菌素和Bt等生物农药,发生严重的地块施用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啶虫脒、乙基多杀菌素等药剂进行防治,压低虫源基数,遏制蔓延为害。
他还提到,草地贪夜蛾具有很强的抗药性,广大农民在用药的时候,要注意轮换和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方式的杀虫剂,根据田间种群监测及经济为害水平来决定是否需要防治,避免频繁用药,还要根据农药使用说明书推荐的浓度和剂量进行适量喷施,以延缓草地贪夜蛾抗药性的产生。
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把防控草地贪夜蛾作为当前粮食生产的大事要事来抓,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立足防大灾、控大害,迅速行动,加大力度,狠抓防控措施落实落地。要扎实做好防范应对准备,做到早监测、早预警、早防控,严防南方虫源北迁,严控重点区域危害。要分区治理科学防控,已入侵省份要应防尽防,可能入侵省份特别是玉米主产区要严密布控。要抓紧研究新的科学方法,摸清发生规律,注重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有机结合。要加强科普宣传,让农民群众掌握科学防控方法,让公众正确认知草地贪夜蛾。要构建防控长效机制,加快科技创新,健全监控队伍,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国际合作。要压实属地责任,适时开展应急防治、统防统治、联防联控,坚决打赢草地贪夜蛾防控这场硬仗,坚决打赢“虫口夺粮”攻坚战,赢得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