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新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业新闻

作物科学施肥“三原则”
2014-12-19  浏览[1567]次


  现在我国化肥年消费量(纯养分)已近6000万吨,但施肥技术和综合管理却相对落后。农民过量偏施化肥(特别是氮肥)的现象还相当普遍,全国至少有1/3的农户化肥施用量远超过合理水平。这种不顾土地生产潜力而试图通过单方面增加化肥施用量来提高作物产量的做法,其结果是当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产量不但没有继续增加,反而由于养分过量和片面施用导致作物产品质量下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土壤也因不断被酸化而逐渐降低甚至丧失生产力。于是人们开始质疑:施肥还管用吗?

    施肥高产主要取决于三点:(1)因地制宜。通过测土施肥,做到了因地定产,以产定肥,纠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分青红皂白一刀切错误观念;(2)因时制宜。按作物不同施肥期的需肥规律施肥,将氮肥重心适当后移。例如表中作物不同施肥期的养分分配比例,除了干旱缺水作物或生育期较短的双季稻之外,一多半氮肥都作为追肥施用,而且将重点追肥期适当推迟;(3)综合管理。通过施肥技术与良种选育、水肥一体化、合理耕作、合理密植、植物保护等措施有机结合,使现有条件下的肥料增产潜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因此必需把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综合管理作为指导科学施肥的三项基本原则。这样做既能使作物优质高产,也能减少肥料对环境的污染,土壤肥力也得以维持或不断提高。


如何把握肥料效应变化规律

   1)遵循作物生育期的营养需求规律。作物生长和养分吸收随生长时间的变化呈“S”形曲线,苗期养分吸收量较少,一般不到全部吸收量的10%;旺盛生长期,特别是在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吸收量较大,一般不少于全部吸收量的30%;在成熟期养分吸收量又趋于减少直至停止吸收。植物营养有两个关键期,一个是营养临界期,多出现在幼苗期;另一个是营养最大效率期,多出现在作物生长盛期。因此应该将营养最大效率期作为追肥的重点。但不少农民存在认识误区,认为苗期绿长得好看就好,或者怕后期植株高大,下地劳作辛苦,因此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等大田作物的氮肥施用时期偏早、施用量偏大。由于违背了作物对养分吸收利用的前轻后重规律,虽然前期幼苗长得好看,但后期很容易发生倒伏和滋生病虫害,造成减产。因此请农民朋友记住:作物施肥特别是氮肥,要前轻后重,将施肥重心适当后移

   (2)通过综合管理开发肥料增产潜力。为了充分发挥肥料增产潜力,不仅要在合理施肥上下功夫,还要将施肥与整地、灌水、植保等其他农业措施密切配合,进行综合管理。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进行综合管理,不但能获得当前生产条件下的最高产量,肥料利用率、土壤培肥和环境保护等综合效益也会得到了提高。例如当前玉米的最高产量纪录,世界为1870.6公斤/亩(美国),中国为1511.7公斤/亩。要获得高产无不采用高产、耐密、抗病品种;实行合理密植;提高播种质量,使植株生长健壮、整齐;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例如美国高产玉米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都在2%以上,是在用养花的土壤种玉米。科学研究还证明,每生产100公斤籽粒的氮、磷、钾养分吸收量,高产水平的比低产水平的更少。


科学施肥三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施肥前先了解施肥地块所在的种植区域、土壤肥力和生产条件,通过土壤测试和近年来的产量变化评估田块的生产潜力。如果有条件可参考当地近年土壤普查和田间试验等有关资料。

    第二步,以肥力定产,即将通过努力可以稳定实现的高产水平作为目标产量。据有关专家建议,可以用近3年的平均产量加上年递增产量来计算。计算公式为:目标产量=前3年平均单产×1+递增率)。其中,粮食作物的年产递增率一般为10%~15%

  第三步:以目标产量定施肥方案(含施肥量、施肥期和施肥方法等),与其他生产措施相配合,进行综合管理。

鄂公网安备 42011102003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