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北地区早熟型单季稻的生产种植不断扩大,以黑龙江省的寒地水稻为例,该稻作区的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稻米品质好,商品率高。专家通过调查访问发现,不同地区之间和农场与农户之间,在稻田水肥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差异和缺陷,为此专家对今年稻田生产中的施肥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调整氮肥施用时期这里的水稻生长期短,由于气温较低,长久以来,栽培管理一贯要促进分蘖早生快发为目标,在氮肥施用时期上特别强调基蘖肥的施用比例,把氮肥的施用重点放在前期,而后期投入太少,这就造成氮肥施用时期的不合理。实际上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和积累,主要集中在中后期,例如,从幼穗分化期至齐穗期氮的吸收量达全程的50%。所谓优化和调整施肥时期,主要是实行氮肥适当后移。除了控制基蘖肥的比例,还应注重施用穗肥。这几年高产区的经验已经证明,过量施基蘖肥的稻田不但没有明显地促使分蘖早生快发,反而最后出现了成穗率低的结果,其原因是前期干物质积累的越多,虽然使得分蘖总量多了,但中期干物质少、供不上大量分蘖成穗的需求而成为无效,使成穗率下降。另外前期分蘖过多,中后期养分跟不上,往往造成穗头小,由于成穗率低和形不成大穗头,所以,对高产不利。针对后期投入太少的现实倾向,提出氮肥后移的调整。建议氮肥施用时期的分配比例为:基肥∶蘖肥∶穗肥=4∶3∶3。
把握施氮总量的适宜范围目前生产中施氮总量变幅较大。调查发现施氮量的变化范围可在48~209N公斤/公顷之间。而近年来的试验研究表明,施氮量约100~120公斤/公顷,就可满足寒地水稻对氮素的需求。实际上有些农民的习惯施用量都要再增加50~65N公斤/公顷,但是实地测试表明,氮肥用量的增加并没有表现出增产。而是由于施肥时期等其他施用技术的不当,造成了稻田氮素的损失增加,不符合高产高效的要求。
氮肥施入深度很关键试验证明,深施是减少氮素损失和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最有效的方法。氮肥表施和深施的不同可以造成氮肥利用率相差50%之大。在寒地水稻生产中,有一个时期值得注意,那就是从稻田打浆施基肥到插秧之间的相隔时间较长,约20天左右。由于基肥用量较大,如果不深施,氨挥发所造成的氮素损失是严重的。所以要坚持氮肥深施的关键技术。
增加钾肥的施用量土壤测试表明,本区大部分水稻田土壤有效钾的含量处于中等或偏低水平,而长期以来磷肥和氮肥的施用较多,对钾肥的施用量不足。应该注意增加钾肥的施用,使氮、钾和磷、钾的供应趋于平衡,才利于水稻高产高效的获取。
重视晒田本区稻田休闲时间很长,而水分管理上,长期淹水却不重视晒田,实际上晒田可获得多方面的良好效应,而有利于水稻的高产高效。
寒地水稻获高产施肥管理有诀窍
2017-03-21 浏览[127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