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新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业新闻

稻蓟马的识别及防治措施
2017-05-08  浏览[1944]次

    稻蓟马所属节肢动物门,中国各稻区普遍分布。长江流域和华南稻区发生较多;也见于日本、印度、斯里兰卡和东南亚。

一、稻蓟马危害特征。

      稻蓟马的成、若虫以口器锉破叶面,形成微细黄白色斑,叶尖两边向内卷折,渐及全叶卷缩枯黄,分蘖初期受害重的稻田,苗不长、根不发、无分蘖,甚至成团枯死。晚稻秧田受害更为严重,常成片枯死,状如火烧。穗期成、若虫趋向穗苞,扬花时,转入颖壳内,危害子房,造成空瘪粒。

 

二、稻蓟马的发生规律。

    稻蓟马在我国南方可终年繁殖为害,江淮稻区一年发生1014代,以成虫在看麦娘、李氏禾、芒草、麦类及稻桩上越冬。3月中旬,成虫开始活动,先在麦类及禾本科杂草上取食、繁殖,4月下旬水稻秧苗露青后,成虫大量迁往稻秧上,在水稻秧田及分蘖期稻田为害、繁殖,至7月中旬后,气温升高,水稻圆杆拔节后,虫口数量急剧下降,大都转移到晚稻秧田为害,以后再转移到麦苗和禾本科杂草的心叶或叶鞘间生活,11月底成虫进入越冬。成虫性活泼,迁移扩散能力强,水稻出苗后就侵入秧田。天气晴朗时,成虫白天多栖息于心叶及卷叶内,早晨和傍晚常在叶面爬动。卵散产于叶面正面脉间的表皮下组织内,对着光可见产卵处为针尖大小的透明小点。秧苗45叶期卵量最多,多产于水稻分蘖期,圆杆拔节后卵量减少。初孵若虫多潜入未展开的心叶、叶鞘或卷叶内取食。自第2龄起大部分群集在叶尖上为害,使叶尖纵卷枯黄。34龄隐藏在卷缩枯黄的叶缘和叶尖内,不再取食,也不大活动,直至羽化。稻蓟马不耐高温,最适宜温度为1525℃18℃时产卵最多,超过28℃时,生长和繁殖即受抑制。所以在长江流域67月份间发生多,为害重,尤以此2月气温偏低的年份易大发生。

三、稻蓟马的防治措施。

    重点抓好秧苗四、五叶期和本田稻苗返青期用药防治。一般秧田卷叶率10%-15%或百株虫量达100-200头,本田叶尖初卷率约15%-25%或百株虫量达200-300头时,应进行防治。播种前用药剂浸种,可在水稻种子破胸露白时,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0.4%拌种后播种,或在种子沥干后按1-2千克种子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15克播种或催芽后播种,可兼治稻飞虱、叶蝉等。本田防治药剂每667平方米可选用l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30克,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4克,兑水50千克均匀喷雾。

 

鄂公网安备 42011102003543号